•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研学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学术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中国审计报】李永胜 何妮: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闪耀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7       点击量: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百年变局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制高点上,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确立了目标任务,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战略、新论断,体现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是闪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了鲜活的创新因子。作者梳理总结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六大看点。

从马克思主义宽广视野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六大看点值得关注。

首次提出“三个务必”的新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三个务必”的新思想,深化拓展了毛泽东的“两个务必”思想。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对党夺取全国胜利并全面执政后作风建设与精神状态的自觉警示和清醒告诫,意义深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方位,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三个务必”在“两个务必”基础上,直面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实践和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严峻考验,与时俱进地增添了党的百年奋斗积累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智慧,以及党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淬炼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为“两个务必”思想注入了鲜活生动的时代内容与实践内涵,深化拓展了“两个务必”思想,使“两个务必”思想在新时代得到创新性发展。

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1945年,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窑洞进行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谈话,黄炎培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给出答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一答案不仅丰富拓展了毛泽东关于党的民主建设思想,而且成功解决了在“两个大局”复杂环境下长期执政的政党的顺变应变求变问题。即通过外靠民主建设,内靠自我革命,强身健骨、淬火成钢,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走出历史周期率。这就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发展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思想。

首次提出“归根到底是两个‘行’”的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归根到底是两个‘行’”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对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辩证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马克思主义“行”之间的关系,揭示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与旗帜。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思想高度,进一步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这里,党依据对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发生的伟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它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的深刻总结,在原有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内容,形成了“两个行”的新论断,深化了对“能”“好”“行”的规律性认识,凸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对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作用,从而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对“能”与“好”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价值。

首次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化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

“立党为公”,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任何私利与私求可言。没有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天下为公。

“执政为民”,指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和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必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统一整体,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报告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就把“为民造福”提升到“立党为民、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本质层面,并将党的执政理念具象化、操作化、大众化,使其可亲、可敬、可感、可触,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

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思想,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报告在深刻总结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经验基础上,科学洞悉时代潮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运用系统观念对教育、科技、人才地位作出了新的历史定位,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在这一表述中,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三大支撑要素,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共同承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动能。

这样,就把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要素置于系统思维、系统观念的整体视野中考察,深刻揭示了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紧密联系、彼此耦合、协同作用,顺应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发展趋势。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意味着“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第一动力”要同时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同步推进。这一思想深化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作用的认识,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

首次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推进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推进原则,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现代化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一论断既是对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提炼,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新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多个维度系统全面地对中国式现代化做了深入阐释。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就从性质、规模、取向、特点、道路等方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报告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就从领导力量、发展道路、发展主题、发展力量、发展取向、发展方式等方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报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就从政治保证、政治方向、发展理念、发展途径、精神状态等方面明确了推进原则。上述内涵特征、本质要求与推进原则清晰准确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容、鲜明特色、内在本质与把握原则,擘画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立体化、全景式蓝图。它以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现代化理论,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时代创新,为我们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历史变革,孕育着党的理论创新。党的理论创新在历史性变革基础上实现了新的飞跃。这一理论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提供了思想航标与行动纲领,照亮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作者单位 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原文刊登于《中国审计报》2022年10月26日05版

分享到: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维多利亚vic119中国线路 - 维多利亚vic119官网
站点建设与维护: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5

  • 西交马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 西交马院研究生微信公众号